我有一个“来自星星的孩子”!
人民日报新媒体 x 超进化指南,今日推出新媒体策划,关注“来自星星的孩子”。详情请下拉
“叔叔,我能和你击个掌吗?”
4月1日上午10点过
沙坪坝区嘉汇路的广场上
8岁男孩小马哥(小名)
带着七分期许、三分害羞
问向一位路过的男士
“我和陌生人击个掌”活动现场 来源:重庆晚报
实际上
小马哥是一名孤独症儿童
也就是人们口中“星星的孩子”
值此4月2日
“世界孤独症关注日”来临之际
“我和陌生人击个掌”活动举行
这既是对孩子们的一次社会性锻炼
也期望人们更多了解和理解这一特殊群体
击掌成功
男孩笑了妈妈哭了
面对小马哥的请求,以及其老师递来的“为孤独症代言”的资料,男士瞬间明白了一切。他爽快地伸出右手,和小马哥完成击掌,并竖起大拇指给小马哥点赞。小马哥红扑扑的小脸上,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。
活动现场,其余小朋友也进行得很顺利。陌生的叔叔阿姨婆婆爷爷收到请求后,都立即停下脚步,与他们完成击掌,并送上鼓励的话语。
“我的儿子能像今天这样乖乖走到外面来,专心致志地参与活动,我真的觉得特别欣慰和感动。”发出感慨的是“85后”秦女士,她是小马哥的妈妈,专程赶来陪儿子参加活动。活动中,秦女士好几次红了眼眶。
“我和陌生人击个掌”活动现场 来源:重庆晚报
秦女士的慨叹绝不夸张。主办方“乐一融合”的校长贺小燕,又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“贺妈妈”,她说,这个看似温暖简单的活动,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并不容易,“他们首先要有安全感,如果对陌生人有排斥是不可能完成的;他们还要理解击掌这个行为,这也需要从拍手开始一点点引导;他们还要有过社会性锻炼,比如经常在校园内通过赚积分代币去购物等等。总之,我为每个孩子感到骄傲,也感谢每一位心怀善良的陌生人。”
这些崩溃瞬间
这样科学引导
有哪些情景,孤独症孩子家庭会经常遇到呢?应该怎么科学应对?贺小燕举了2个例子:
8岁男孩僖僖(小名),此前常出现一些极端情绪化的时刻。比如哭闹不止、咬拉链或者满地打滚,甚至弄得自己一身伤痕。僖僖妈看着孩子这样子,难过又不知所措。
这些都是孩子出现了情绪性问题。要知道,孤独症孩子同样也需要“三感”,即价值感、存在感、成就感。因此,让孩子有事做,非常重要。
我们推荐用“运动康复”的方式来训练孩子。比如我们学校的一些孩子就从轮滑、篮球、自行车、乒乓球中,选择一个项目来学习,掌握了一个技能后,“三感”也找回来了,孩子就会逐渐减少情绪化问题的出现,注意力和配合性也会随之提升。同理,日常我们也会教孩子生活自理,如抹桌子、洗衣服、择菜等,让孩子越来越自信的同时,还培养出生活的独立性。
“我和陌生人击个掌”活动现场 来源:重庆晚报
小马哥的妈妈很想带孩子去外面好好吃个饭,但是小马哥每次去到餐厅就捣乱——不好好吃饭,各种哭闹,满餐厅乱跑。小马哥的妈妈对此一点办法也没有,此后干脆放弃外出就餐。
带孩子走出家门、进入社区、融入社会,让他们能有尊严地生活,才是我们更应该给孤独症孩子规划的未来。
再回到“带孩子好好地去外面吃个饭”的问题,我们不妨这样做——首先告诉小马哥,你在外面吃饭是很乖的,先给予他肯定和鼓励;其次,告诉小马哥“很乖”的具体标准,比如好好坐在座位上吃饭,尽量不挑食(最多选3样不吃的食物)等等。在过程中,只要小马哥有做得好的地方,要及时给予点赞和肯定。
小布丁多一点》》》
孤独症早期预警信号?
到6个月大,还没有出现大笑等热情、快乐的表情;
到9个月大,对声音、微笑或其他表情仍没有互动式的分享;
到1岁大,还不会呀呀学语,不会做招手、指物等手势;
到16个月大,还没有语言;
到2岁大,还不能说出两个单词组成的有意义的词组(模仿、重复语言不算);
任何年龄出现言语、咿呀学语、社交能力的退化。
如何治疗?
越早对孤独症患者进行干预,治疗效果越好。如果家长能够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干预,部分孤独症儿童的部分能力会达到理想的效果,相当一部分孤独症儿童能够融入社会自立生活。
今天人民日报也推出专题策划
让我们共同关注
“来自星星的孩子”
↓↓↓
大家都在看
养老护理员、假肢装配工、公墓管理员……这些职业为啥赛技能?怎么赛?
来源:重庆晚报 人民日报
编辑:杨夕文
声明: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,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认为内容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版权所有: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
平台支持:人民网